一、教師任課資格管理規定
任課資格認定 的對象
(1)新入職本校即將從事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
(2)未從事過課程教學工作而即將從事該工作的教師
(3)經學校綜合評價認為需要重新認定其任課資格的教師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授予任課資格
(1)通過了由學院(系)組織的課程試講
(2)參加學校教學發展中心的教學綜合培訓,完成了相應 的學習計劃
(3)新入職教師在近五年內具有三年以上高校教齡,并具 有獨立完整主講一門至少 2 學分的課程的教學經歷
任課資格認定程序
1.填寫《教師資格認定審核表》
2.學院組織認定
3.上報教務處,錄入教師數據庫
教師任課資格變更
對于連續三年同一門課程學生評教分數全校排名位于后 3%;或近三年來, 在學校網評和微信評教中,有三次及以上網評評教分數位于全校排名后 3%,及 三次微信評教分數位于全校排名后 3%的教師;或在學校的微信評教中,連續三 次獲得 D2、D3 評價,直接認定該教師“暫停任課”。
對“暫停任課”的教師,在其下一個任課周期不予排課。 “暫停任課”教師可以在暫停任課一學期后重新認定“任課資格”,如果通過,可在下學期恢復“任課資格”。暫停授課的時間為一年。 對于累計三次被作“暫停任課”處理的教師,教務處或研究生院將永久取消其“任課資格”,并在人力資源處備案。
詳細內容可參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教師任課資格管理規定(試行)》(滬交教[2018]49 號)
http://jwc.sjtu.edu.cn/web/sjtu/198052-1980000006933.htm
二、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
詳細內容可參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滬交教〔2018〕48 號)
http://www.jwc.sjtu.edu.cn/web/sjtu/198052-1980000006919.htm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學生學業誠信守則(2017 年)(滬交教〔2017〕28 號)
http://gk.sjtu.edu.cn/Data/View/640
三、本科生培養
1)課程考核管理辦法
詳細內容可見《bat365在線平臺登錄課程考核管理辦法》(滬交教〔2016〕5 號)
http://www.jwc.sjtu.edu.cn/web/sjtu/198052-1980000006118.htm
試卷閱卷和歸檔標準
詳細內容可參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關于試卷管理的規定》
http://www.jwc.sjtu.edu.cn/web/sjtu/198052-1980000006119.htm
2、 大作業及口頭匯報歸檔標準
(1) 期末大作業題目描述,任課老師簽字;
(2) 學生分組情況或學生參與答辯簽到表,任課老師簽字;
(3) 成績單(含平時成績記錄):成績單(系統打印)一式兩份,每頁
都要有主考老師簽字;
(4) 評分標準:提供詳細的評分標準包括分數組成與需要達到各分數段
的要求,最后要有任課教師簽字;
(5) 試卷分析:最終成績分析,三個問題都需要回答,不可以空白或寫
“無”,最后要有任課教師簽字;
(6) 學生提交的材料:大作業報告或口頭匯報的 PPT。
2)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畢業設計(論文)系統流程概述圖
3)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對指導教師的要求
1、 指導教師應由中級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富有責任心的教師擔任。可 聘請具有中級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校外人員擔任指導教師,但必須 同時配備校內指導教師。
2、 原則上,每位教師指導學生人數不超過 3 名;少數專業確因指導教師 緊張,指導學生人數可適當增加,但不得超過 5 名。指導教師一經確 定,不得隨意更換。
3、 指導教師應在畢業設計(論文)開始前向學生下達畢業設計(論文) 任務書。指導教師必須熟悉自己所指導的課題內容,掌握有關資料, 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4、 指導教師應把畢業設計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全面負責所指導學生的 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建議指導教師本人每兩周至少與學生直接見 面一次,檢查工作進程和質量;每月進行一次階段性檢查,提出評價 和指導意見。督促和指導學生做好答辯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認真審核 論文并撰寫評語,對學生是否具備答辯資格提出意見和建議。
5、 指導教師既要在進行過程中的關鍵處起指導把關作用,同時在具體細 節上又要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其獨立工 作能力。
6、 指導教師應為人師表,在進行業務指導的同時,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 工作,教書育人。指導教師應對學生嚴格考勤,并對學生的學術道德 行為負責。指導教師應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必要時 可取消其答辯資格。
詳細內容可參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關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指導意見》(滬交教[2016]33號)
http://www.jwc.sjtu.edu.cn/web/sjtu/198052-1980000006117.htm
4)本科生導師工作規范
教師入職一年后方可擔任本科生導師。根據學院專業教師和本科生人數比 例,每位教師需同時擔任 4-5 名學生的導師,每次擔任時間為 4 年。
基本職責:學業指導、課外創新創業活動指導、思想品德指導、職業發展、 生涯規劃指導
具體要求可參見《bat365在線平臺登錄本科生導師工作規范》(滬交生醫工委 〔2017〕4 號)
5)本科生班主任工作規范
1、 每個本科班聘任班主任 1 名,全部由專業教師擔任。原則上,任命之 日起,專業教師須負責管理班級 4 年。
2、 專業教師入職一年后方可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原則上需要具有副高以 上職稱(中級職稱教師擔任本科生班主任需在學院工作 3 年以上)。
基本職責:班級建設、班委組建、學風建設、生活指導、實踐指導、就業引 導、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
具體要求可參見《生物醫學工程院本科生班主任工作規范》(滬交生醫工 〔2017〕5 號)
6)bat365在線平臺登錄大學生創新工作室申報及管理辦法
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分為兩類:
A 類:由365官網教師負責,院內參與教師人數不超過 2 名,開展專業領域的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實驗室。
申報主體:365官網全職在崗,并且過去 3 年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國家自 然科學面上基金或其他國家級基金項目、973 子項目、NSFC 重點/NSFC 重大項 目或與之相當的國家級縱向項目等),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
B 類:由365官網教師與醫生(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共同負責開展的醫工交 叉創新型研究項目的實驗室(參與教師和醫生人數不超過 2 名)。
申報主體:醫生須為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在工作室建設期內與365官網教師有 在研醫工交叉合作項目。365官網教師要求同 A 類工作室。
每個工作室的建設經費為 10 萬元,建設期為 2 年。工作室成立當年,學 院下撥建設經費人民幣 5 萬元,一年后若通過中期評估,再次下撥經費 5 萬 元。工作室建設期內,每年給予各工作室 10m2 的房屋補貼;并且每年給予 A 類 工室負責教師 1 萬元的工作補貼,給予 B 類工作室負責教師和醫生各 1 萬元。 每年每個工作室負責人可獲得 1 個學分的教學工作量(具體可由工作室負責人 分配)。
每個工作室在建設期內應有穩定的學生研究團隊,其規模不少于 6 名本科 生(至少 4 名為本學院)、2 名碩士生以及 2 名博士生,必須要有明確的研究 領域和研究內容。
具體要求可參見《bat365在線平臺登錄大學生創新工作室申報及管理辦法》 (滬交生醫工〔2017〕6 號)
7)bat365在線平臺登錄本科生科技創新活動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本科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包含 本科生研究計劃(PRP)、大學生創新計劃(含校級大學生創新實踐計劃、上海大 學生創新活動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以及各類學科競賽三項內容。
1、bat365在線平臺登錄本科生研究計劃(PRP)
1)立項時間:項目采取自愿申報、專家評審、擇優資助的原則;申報項目 每年受理兩次,申報時間為每學期的第 7-10 周。
2)申報條件:項目申請人為本校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含中級)的教師 或一至三年級本科學生(少數專業的四年級學生)。原則上每位教師每期最多申 報兩項,同時指導的項目一般不超過兩項,每個項目參加學生不多于 5 名。項目 執行時間一般為一學期,少數大型、綜合性項目可執行一學年。
3)項目經費來源于bat365在線平臺登錄本科生研究計劃(PRP)專項經費。
2、大學生創新計劃
1)立項時間:申報項目每學期受理一次,申請時間為每學期的第 2-6 周。 2)申報條件: a.立項人必須是本校正式注冊的,距畢業時間超過一年的本科學生。 b.項目參與者為本科學生個人或團隊,每個團隊人數不超過 5 名,項目組成
員必須有明確的分工。參與學生要對科學研究或創造發明有濃厚興趣。每位學生 一般只能同時參與一項創新計劃項目。
c.學生申報項目應將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和科學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 研究性學習。項目選題要求思路新穎、目標明確,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項目研 究方案可行,且預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
d.項目執行時間為 1-3 年,且必須保證在立項人本科畢業前完成。
e.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學校對參與過 PRP 項目的學生立項予以優先考慮。 鼓勵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資助或參與指導大學生創新計劃。
f.項目必須配備有本校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博士學位的指導教師。每位教 師同時指導的創新計劃項目一般不超過兩項。
3)項目經費:項目經費由財務處統一下撥到院系,對其進行資助、管理。
人才培養辦公室每年將根據學校各項工作安排及時發布立項通知。
詳細內容可參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大學生創新實踐網
http://uitp.sjtu.edu.cn/innovation/index.html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本科生技創新活動管理辦法》
http://uitp.sjtu.edu.cn/innovation/plan/2014/0403/article_14.html
四、研究生培養
1)博士生導師資格申請
申請人須遵守國家法律,熱愛博士生教育事業,熟悉國家和學校有關學位與博士生教育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具有高尚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能認真履行導師職責,在教學和科研一線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每年保證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在崗指導博士生。
申請招收博士生者,應同時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1) 職稱與年齡:至申請當年的 8 月 31 日 ,人事部門認定的在崗教 師,正高級職稱者應在 60 周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副高級職稱和特別 優秀的中級職稱者年齡應在 55 周歲以下,365官網長聘教職中的講席教授、特聘 教授,年齡應在 65 周歲以下;兩院院士不受此限;
(2) 科研項目與經費:有適合博士博士生培養的科研項目,研究課題具 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有充足的科研經費用于博士生培養,能按 照博士生培養機制改革的要求提供博士博士生的部分培養費用和生活津貼;
(3) 學術水平:近 3 年發表過高水平論文、專著,或獲得過省部級及以 上獎勵等,具體由學院確定;
(4) 培養經驗:有培養博士生的經驗,已完整培養過一屆碩士生或在國 內外參加過博士生指導小組協助培養過博士生,培養質量較好,無教學、培養 等方面的責任事故,能承擔博士生的教學任務;
(5) 指導在校博士生數:教師指導的在校博士生人數應在各學部規定的 限額內,超過上限者原則上應暫停招生。
(6) 若已招收博士的博士學位論文,經學校抽檢確定為“存在問題”將 暫停博士生導師招生資格 2 年;經國務院學位辦、上海市學位辦組織的學位論 文抽檢,被確定為“存在問題”的學位論文,暫停博士生導師招生資格 3 年。
博士生招生資格審核辦法:
(1) 博士生招生資格審核每年 6 月進行。申請人向學院提出招生申請 (批準招收指導博士生的教師同時可以招收指導碩士博士生,不必另行申 請),經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學部和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備案后,可招 收培養博士生。
(2) 為鼓勵交叉學科的博士生培養(每年 6-9 月,學校發布申請辦 法),允許教師在交叉學科招收培養博士生(不占用學院基本名額),但須報送 所交叉學科所在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招收指導碩士博士生僅限在 1 個一級學 科,如更換學科,須重新申請審核。
(3) 原則上不聘請校外人員或短期在校人員(在校時間≤3 個月)招收 指導365官網博士生。出于學科發展確需聘請其指導博士生者,其招生名額由聘任 學科自行統籌解決,學校不另行安排,同時學院必須確定 1 名本學科在崗博士 生導師擔任其博士生培養的第二責任人,并報送研究生院備案。
(4) 異議處理。對申請審核有爭議或有其它特殊情況者,均應以書面形 式向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具名提出;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收到異議申 請后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復議。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的復議決定為最終決定。
詳細內容可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關于教師申請招收研究生的規定》(滬交研〔2017〕91 號)
http://www.gs.sjtu.edu.cn/info/1141/5787.htm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研究生指導教師育人規范》(滬交研〔2017〕92 號)
http://www.gs.sjtu.edu.cn/info/1141/5786.htm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研究生教學管理實施細則(滬交研〔2017〕102 號)
http://www.gs.sjtu.edu.cn/info/1139/5762.htm
2)研究生請假、休學管理規定
研究生應當按時參加教育教學計劃規定的活動,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參 加教學計劃者,應當事先請假并獲得批準。研究生因私請假須經導師同意。請 假時間在兩周(含)以內,在院系人才培養辦審核備案;請假時間在兩周以上 3 個月(含)以內,需報研究生院備案。離校 3 個月以上的應辦理休學手續。 研究生請假期滿應當辦理銷假手續,未辦理銷假者,超假時間作未請假處理。
研究生有下列情況之一,應予休學:
1、 因病不能堅持學習,經學校指定醫院認定應當休學;
2、 出國(境)3 個月(含)以上。 研究生有下列情況之一,可以申請休學
1、 創業;
2、 支教;
3、 參軍;
4、 定向、委培研究生因單位工作需要中斷學業;
5、 已婚研究生在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內,妊娠 3 個月以上; 6、 因特殊原因需中斷學業。
研究生休學應填寫《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研究生休學審批表》,經導師(組)同意, 由所在學院(系、所)分管院長審核同意,報研究生院審批。
研究生累計休學時間最長不得超過兩年。對于參軍、創業或中外合作聯合培 養的研究生,根據國家政策和中外合作聯合培養協議書約定可適當放寬。研究生 學習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學校規定的在校最長學習年限。
研究生休學期間,學校保留其學籍,但不享受在校學習學生待遇,應辦理退 宿離校手續。其中導師為第一責任人,應督促學生辦理相關手續。
詳細內容可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研究生培養管理規定》(滬交研〔2017〕74 號)
http://www.gs.sjtu.edu.cn/info/1139/5760.htm
3)研究生招生概況
4)碩士生培養流程
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 2~3 年,最長不得超過 3.5 年。
5)博士生培養流程
博士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普通博士生——6 年;直博生、在職委培 生——7 年
4.4.6 研究生助研助教酬金發放標準及流程
操作流程
每月 20 號前在學校財務系統中提交助研酬金發放記錄,并打印紙質版簽 字后交至院系操作員(寒暑假暫停)。
1、 發放標準
(1) 學術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
A、學校發放標準 6000元/學年。
B、學院發放標準
導師根據碩士生每月工作情況按 300-800 元/月標準發放助研酬金。
(2) 全日制博士生 各級博士研究生助研助教酬金不低于相應年級學校最低標準(國家+學校+
導師三部分總和),自2017年9月起執行標準如下:
直博生第一年,導師發放津貼標準參照碩士生待遇(300~800元/月),第二 年起按上述標準執行。
進入延期階段的博士生不再享有學校和國家發放的酬金,導師發放部分由 各導師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以上標準適用于2017級,2018級博士生。
(3)2019級博士生(試行)
為貫徹執行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和博士生注冊收費制度的實 施要求,將博士生招生名額向科研活躍度高的教師傾斜,吸引優質生源,不斷提 高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和生活待遇,綜合考慮學院理、工、醫密切交叉等實際情況,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自2019級博士生起試行博士生培養收費制度。
導師每學年為在學博士生繳付4萬元培養費,即4萬元/年/人。繳費年限:自 博士生入學起至正式畢業或退學,直博生自第二學年起至正式畢業或退學,最長 繳費年限4年。培養費主要用于支付博士生助研津貼等,其中3.6萬元/年/人直接 用于支付繳費博士生的助研津貼,0.4萬元/年/人由學院統籌用于博士生培養。
詳細內容可參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關于實施博士生培養收費制度的管理辦法(試行)》(滬交生醫
工〔2019〕1號)
7)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碩士、博士學位申請要求
1、凡申請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博士期間需在本領域國際學術雜志(SCI) 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研究論文至少 2 篇(其中至少 1 篇是本領 域較有影響的雜志);或者在本領域頂級雜志(論文發表或申請學位當年 ISI 期刊排名任意領域前 10%的雜志)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至少 1 篇;或以第一 作者身份發表影響因子在 5 分以上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研究論文。
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可免除論文發表的要求;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一 等獎(署名前 5 位)、二等獎(署名前 3 位)、三等獎(署名前 2 位)、或發明 專利授權,等同于發表相同數量的 SCI 或 EI 論文;獲得省部級其它科技成果 獎項或發明專利公開,等同發表相同數量的學術論文。
2、凡申請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的研究生,需在本領域 SCI 或 EI 雜志或 指定 EI 檢索國際會議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研究論文至少 1 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或發明專利(公開以上)者可免除論文發表的 要求。
3、凡申請生物學碩士學位的研究生,需在本領域 SCI 或國際英文學術雜 志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研究論文至少 1 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 技成果獎或發明專利(公開以上)排名前 2 名者可免除論文發表的要求。
4、凡申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需在公開出版或發 行的學術刊物上,或所在院系組織編輯的網上論文集中發表(或錄用)與學位 論文主要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至少 1 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或發明 專利(公開以上)者可免除論文發表的要求。
5、學術論文必須以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為第一單位發表(或錄用),學位申請人 為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以 1 篇計;以第二作者發表的論文(第一作者必須是其 導師)以 1/2 篇計;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計。
6、以上發表論文包括已經接收的論文。
7、 學院鼓勵多學科交叉合作,發表高水平論文,如涉及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認定辦法需經(博士生)論文委員會根據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及作者的貢獻 度判定,并進一步提交學院學位委員會討論通過。
8、以上發表論文均是原創研究論文,不包括綜述。
9、專利僅限發明專利,且僅統計授權專利的第一發明人,導師是第一發 明人的時候,統計第二發明人。
10、凡不符合上述規定的須提交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學位評定委員會討論。 11、此標準自 2011 級(含)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研究生開始執行。
8)學位論文評審及答辯費用標準
4.5 留學生培養
1)留學生招生流程
1、 留學生報名條件身心健康,學術背景良好,非365官網同等學歷層次在讀 的非中國籍公民(港澳臺籍學生不在此范圍內)。
2、 導師與擬招收學生進行前期溝通,經(電話/視頻)面試后,擇優為學 生出具有導師本人簽字、加蓋院章的《導師同意接收函》;
3、 報名時間:
上一年度 12 月初 開始接受報名
本年度 3 月底
本年度 5 月底
本年度 9 月 注:法定節假日除外。
獎學金申請截止
自費生申請截止
新生入學
4、 報名方式:登陸
http://apply.sjtu.edu.cn,填寫所需申請信息、上 傳報名資料,提交報名。
5、 學院將通知擬招收留學生相關網申流程及獎學金信息;
6、 通過研究生院初審的申請人將被轉推至院系審核,學院留學生招生委 員會將按期組織專家面試小組,結合學生學術背景、科研潛力、語言 能力、綜合素質、擬招收導師評價(若有)及面試情況等進行綜合評
價,擇優錄取。
7、 根據365官網留學生趨同化管理模式,留學生培養流程統一參照365官網本科
生和研究生培養相關規定。
院內聯系人:
王撼群:021-62932076/34202942,hanqun.w@sjtu.edu.cn
4.5.2 365官網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大學雙碩士學位項目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美國德雷塞爾(Drexel)大學雙博士學位項目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雙博士學位項目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雙碩士/雙博士學位項目
4.5.3 國際化辦學資助政策
1、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資助
為加強支持365官網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國際會議并作學術報告,學院為全日制 在校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包括留學生)提供國際學術會議資助。
國際學術會議資助以《bat365在線平臺登錄各學科重要國際學術會議目錄》為參考, 結合申請人綜合情況,擇優分等級資助:
注:上述標準為資助上限,實際資助金額不超過學生在外參加會議的總費用, 學院每年資助人數不超過 10 人。
國際合作與交流辦公室于每年 4 月、8 月、11 月集中受理資助項目的申請 并負責組織評審,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確定最終資助人選及資助額度。
詳細內容可參見
《bat365在線平臺登錄資助研究生參加國際會議項目管理辦法》
2、研究生海外短期交流訪學資助
為加強支持365官網研究生赴國際知名研究院校(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學院為 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不含留學生)海外短期交流訪學提供資助, 時間期限為 3-9 個月。
資助金額根據訪學國家(或地區)及訪學時長確定:歐美區域 3 萬元/人, 亞洲區域 2 萬元/人,實際資助金額不超過研究生出國(境)交流可報銷費用總 額。研究生短期訪學,除本資助外,不足部分可由導師組、外方或個人分擔。
2019 年度資助人數不超過 5 人。
詳細內容可參見
《關于bat365在線平臺登錄 2019 年研究生海外短期交流訪學資助申請的通知》
六、ABET 認證
1)ABET 簡介
1、 什么是 ABET?
ABET 作為華盛頓協議的發起組織和美國代表機構,是美國最具有權威性的
工程專業認證非官方組織,其認證標準、規范和程序在全球認證機構中具有引 領和示范作用。截至 2019 年 4 月,已共有來自 32 個國家、793 所院校的 4005 個專業接受了 ABET 認證。
ABET 致力于推動和提升應用科學、計算、工程和工程技術專業教育。 ABET 認證具體的項目 (例如計算機科學,土木工程,工業衛生學,生物醫學工程等) 其并非認證院系、大學或機構
2、 ABET 認證的目標 確保通過認證專業的畢業生,在進入工程專業領域崗位上有一個更加系統
的專業知識儲備;
對改善工科教育有刺激作用;
鼓勵創新的工程教育及其評估方法;
向公眾推薦一個符合標準并且持續改進和進步的專業!
3、 ABET 認證重視的 11 項學生能力
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的 11 項能力 (a-k)
a. 運用數學、科學和工程知識的能力
b. 設計和實施實驗及分析和解釋數據的能力
c. 考慮經濟、環境、社會、政治、道德、健康、安全、易于加工、可持續
性等現實約束條件下,設計系統、設備或工藝的能力 d. 在團隊中從不同學科角度發揮作用的能力
e. 發現、提出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f. 對所學專業的職業責任和職業道德的理解
g. 有效溝通的能力
h. 是否具備足夠的知識面,能夠在全球化、經濟、環境的和社會背景下認 識工程解決方案的效果
i. 認識到需要終生學習以及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
j. 具備從本專業角度理解當代社會和科技熱點問題的知識
k. 綜合運用技術、技能和現代工程工具來進行工程實踐的能力
2)ABET 主要收集的課程材料
(每學期課程結束后,與學院試卷存檔同步進行)
1、 課程大綱(course profile);
2、 課程能力效果達到表(course outcomes evidence map);
3、 教師自我反思報告(Instructor's Self-Reflection Report);
4、 參加課程回顧會議(上學期課程總結),填寫課程回顧記錄表(course review);
5、 需要收集學生作業、報告、測驗、試卷等材料的掃描件,開課十人以上,收集好、中、差各三份;開課十人以內,全部收集。
七、教學常用網址
本科教學信息網:
http://jwc.sjtu.edu.cn/web/sjtu/198001.htm
教學信息服務網:
http://electsys.sjtu.edu.cn/edu/
本科生畢業設計智能管理系統:http://bysj.jwc.sjtu.edu.cn/
研究生院網址:http://www.gs.sjtu.edu.cn/